外交之声
Voice Of Diplomacy
直通使馆 放眼世界
长按二维码关注 转载须注明出处
转载及合作:xiaoka365@sina.com
中国正成为一片发展热土,吸引着许多外国人前来寻找机会。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结果,在华合法工作的外国人数量达20万,另外还有40万家属。中国的一项制度,使在华务工的外国人“争先创优”,有了人生新目标。
为了提升外来人口的质量,中国于今年4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将在华外国人划分为A、B、C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其中,A类为顶尖的专业人才,比如科学家和全球500强企业的管理者等;B类主要指在管理和技术领域有专长的人才,涉及领域主要有贸易、体育、文化以及教育;C类则是普通人员,包括那些技能不熟练或服务领域的工作者。
比起C类,中国更需要A类和B类人才帮助建立创新驱动的经济。在新政策下,符合A类人才的条件不仅意味着在专业方面受到肯定,还意味着不受工作经历和年龄的限制。相比之下,B类外国人则要受到年龄不得超过60岁的限制。
政策一出,不少被划分到B类的外国人纷纷感到担忧。一名在湖南长沙担任英语老师的老外就因为年龄限制,不得不另谋出路。这名老外有着20年在多个国家担任电信公司系统工程师的经验,还有8年担任高中、大学英语老师的经历。他表示,自己非常喜欢中国,如果自己是A类,就能继续在中国工作了。
有名老外一开始对自己被划分到B类愤愤不平,但随后他觉得这一政策或许能带来更多透明度和责任心,会是一件好事。
不少外国人则有了新的人生目标——“冲A”。
分类管理政策有着明确的标准,参考的依据主要有薪资、教育水平、中文语言能力以及年龄等。这也为想要“晋级”的外国人提供了努力方向。
一名印度籍的软件工程师表示,虽然作为B类外国人在中国也能生活得很好,但是这也让他有了新奔头。目前,这位工程师已经制定了一份明确的计划——苦学中文并进军500强企业。他表示,希望自己能在未来升级到A类,在中国变得更受欢迎。
一位英语教育机构的人事部工作人员表示,在华外籍教师一般被归到B类,现在公司内不少外籍老师都开始学习中文,并参加公司内的管理项目,希望有朝一日能提升自己的等级。
点击下方视频,看看在华外国人为了“冲A”,做了哪些努力↓↓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525wr2x80&width=500&height=375&auto=0
美国《外交学者》网站曾刊文称,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得益于人口红利,取得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
但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以及城市化推进,近几年中国人的工资不断上升,中国不少公司已经开始将一些技能要求不高的产业转移到亚洲其他国家。
从过去的低工资发展模式转型为一个更加依赖技术且资本集中的经济模式,是中国的唯一选择。而这样的转型,需要人才来推动。
中国政府也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如今求贤若渴,希望能吸引外籍人才帮助促进中国的经济转型。
中国的“绿卡”审批工作从2004年开始,往年一般发放几百张。2016年,一共有1576名外籍人士获得中国永久居留权,比前一年增加了163%。这样的增长说明,中国希望更多的外籍投资者和名人来华居住。
被吸引来的外国人才中,就包括前NBA球员马布里。他说:“这里是远离故土的家,我爱这里。”还在社交网站上挂出自己吃中国火锅的视频,俨然一副“老北京”的架势。
一些原本在国外发展的中国人也回到了祖国。今年2月,两位科学家抛弃了他们美国公民的身份,重新成为中国公民——1957年获得诺贝尔奖的杨振宁和2000年获得世界计算机科学领域最高奖项“图灵奖”的姚期智,二人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振宁(左)、姚期智(右)
此外,从地方政府到国务院,简化外国人工作申请流程的方案都在推行,为外国人才在华工作减去不必要的繁琐程序。
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进展如何?
4月1日起,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
随着该制度全面实施,“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和“外国人入境就业许可”整合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外国人来华工作由原申办外国专家证、外国人就业证改为统一申办《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外国专家证、外国人就业证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全新的《外国人工作许可证》成为外国人在中国合法工作的许可证件。
3月3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在上海举行的全面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启动会上说:“未来,在华长期工作的外国人持有的新版《外国人工作许可证》还将实现一人一码、终身不变,动态管理记录其工作管理、服务、信用记录等情况。”
全新的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涉及与老办法的平稳过渡,涉及外国人签证、居留的衔接……为了确保这一新制度的全面实施,国家外国专家局之前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等地开展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试点工作,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历时半年。
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如何设计,历时半年的试点又总结了哪些好的经验?记者就此采访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
记者: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整合是难点,但数据的价值不可估量。4月初“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服务系统”已由试点期间的试用版升级为正式版。试点期间,该系统在整合数据这方面积累了哪些经验,未来又将如何应用这些数据?
张建国: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的共享是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服务系统”已经实现了与外交部相关系统的互联互通。我们也正在与公安、海关等部门沟通,争取实现工作许可与签证、居留等数据实现互通共享。
关于数据的应用,目前“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服务系统”已经实现了一些初级的统计功能,比如对外国人的国籍、年龄、学历、专业领域等数据的统计,这将有助于研究各地外国人来华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未来系统将增加信用模块,建立用人单位和在华工作外国人信用体系。
记者:4月1日,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开始在全国推行。一个全新的管理服务体系的全面落地需各方努力,不断完善,能否请您介绍一下今后一个阶段的工作重点?
张建国:4月1日起,全国统一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发放《外国人工作许可通知》和《外国人工作许可证》,4月7日,在天津工作的毛·波威兹博士获颁全国首张新版《外国人工作许可证》。但有效期内的《外国人就业证》或《外国专家证》继续有效。全面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下一步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统一认识,密切配合,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外国人才管理服务机制。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引进用好外国人才的重大意义,加强政策统筹、工作协调和制度落实。国家外国专家局将进一步完善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领导小组机制,吸收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深圳等地外专局领导加入;加强与人社、外交、公安等部门协同配合,实现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签证、居留有机衔接。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外国人才管理服务机制,逐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完善政策制定,加强机构建设。我们将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条例》和人才签证管理办法的制定,为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提供更好的制度保障;制定外国人来华工作指导目录、信用管理等规定,完善分类标准和服务指南,及时修订清理相关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进一步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部门机构设置,充实人员力量,促进人财物配置与责任、任务相协调,积极稳妥推进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全面实施。
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政务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继续完善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服务系统,形成“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与人社、外交、公安等部门加强信息共享、后台认证和业务协同,充分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实现政务服务的标准化、精准化、便捷化、平台化、协同化。
如何获取《外交之声》公布的工作机会、活动、项目信息、申请材料及报名表格?
请添加微信xiaoka365,加入《外交之声》微信交流群,注明”外交会“获取详细资料。(广告、微商等不能证明身份者禁入)
推荐阅读:
《外交之声》综合自参考消息、外专局等
外交之声
Voice Of Diplomacy
直通使馆 放眼世界
长按二维码关注 转载须注明出处
转载及合作:xiaoka365@sina.com